全台唯一軍事管制的鄉鎮-烏坵,就在金門,
即使軍事的地位已不復在,
但迷彩的那一段,仍深深令人著迷。
微笑印章下的那個鄉鎮,
當年,又是怎麼苦笑地度過那一段防空洞的日子呢?

出發的台中機場,
有一張張愁眉苦臉,
放假數十天的軍人,
依然得面對事實,
回到這個觀光客趨之若鶩的軍事區。



目前距離大陸最近的軍事據點,
「還我河山」的標語覆蓋了厚厚沙塵,
軍人退伍的老公堅持在這裡的軍人不怎麼努力打掃。

鄧麗君造訪的馬山撥音站,
曾經也將甜美的呼喚傳到對岸。


深藏在又硬又厚花崗石腹中的醫院,
曾經替我們的前線弟兄打開那一道活命的機制,
荒廢的土地,移交的牌子,
無限唏噓。


作戰時的好伙伴,變成大孩子的遊樂場,
身為後備軍人的老公,
竟然對這些機具完全陌生。


一幅又一幅的精神標語,
不對稱的字體,
嘲笑著軍人的呆板。


一座又一座已經荒廢的碉堡,
在金門縣政府的巧手下,
成了天然的公園、觀光客的免費景點,
誠實、虎軍、鐵漢、勇士,
這些「堡」吃起來應該很咀嚼吧?


蔣經國郝柏村會晤的將軍堡,如今風大無比,
而當年的風雨交加,又是何等可怕?

虎堡的精緻壁畫,ㄧ反軍人的呆板,可愛的軍事重地。

三大射擊要點,紅通通地印在射擊口,
共軍登陸的海灘,除了反登陸樁,
還有我們的堅定意志。


十二小時才與陸地連結一次的建功嶼,
當退潮之時,彈塗魚的活耀,讓人忘了我們將要走向嚴肅的碉堡。


固若金湯的碉堡,有迷彩的掩護,有防風林的掩蓋,
保護了前線弟兄,也綠化了浯江口。


堅持人定勝天的道理,而用人力慢慢挖出來的戰備坑道,
在戰時可是金門人的糧食來源,
前線弟兄的誠意,
在逛坑道時,不禁讓人疙瘩四起。


完全不位在金門的八達樓子,
卻有著對軍人弟兄的殷殷期望,
堅持到底的精神,
今日台灣人,可否作到?

地雷滿佈的海邊,與小金門的現在7-11,
儼然對比,
阿兵哥如今不在地雷區,
而在前往7-11的路上。


小小的小金門,在短短的44天八二三砲戰中,
無言地接受了比大金門多上數倍密度的砲彈,
阿媽的菜刀,有著共軍的血汗?這是何等地諷刺?


當年阿兵哥最佳的精神寄託,
血紅色的電話亭,
讓前線弟兄一解每晚的相思與鄉愁。

如今,掏出手機卻被對岸「中國移動通訊」給悄悄登錄,
是另一種統一手法嗎?


那一晚的殲滅,北山南山的洋樓盡失,
李氏家族的痛,誰知?
古寧頭的石門、戰史館,
如今也不過是個景點,
一張張照片,述說著國軍反共成功的那一片沙灘。


48個超大型喇叭,矗立在北山的農田裡,
日夜不停的甜美聲音,依然沒有促成反共大業。

國軍成功俘虜共軍的古寧頭斷崖,
有個曾經當過兵卻一直都是爽兵的老公大頭兵,
堅持要拍下這張自以為雄壯威武的照片。


民間的戰鬥村,不勝枚舉,
瓊林地區的戰鬥坑道是一絕,
狹窄的坑道,令人難以想像當年的村民該如何躲藏?
決心的標語,
如今看來依然受用,
金門人的團結一致,反倒諷刺著今日台灣人的政治家家酒。



那一段迷彩罩頂的日子,
猶如烏雲罩頂般慘烈,
當年的前區,如今成了後區,
當年的軍事重地,如今成了市民公園,
歷史的痛也許該被忽略,
但金門人對這片土地的堅持與勇敢,
不該被遺忘,
如果能回頭去感受金門人的團結與堅韌,
一切的台灣紛紛擾擾政治鬥爭,都只不過是玩笑而已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autyli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